“就過年安靜瞭幾天。”3月7日上午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到達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時,兩位清潔阿姨正在擦洗電梯扶手。

人勤春來早。不僅會展場館恢復活力,會展人也忙碌起來——武漢食和島網絡科技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弘浩,已通過朋友圈為3月底舉行的中國食材電商節造勢大半個月。

武漢正散發出會展城市的魅力。

甜蜜的尷尬場次多規模小

武漢目前擁有光博會、食博會、機博會、武漢國際汽車博覽會等國傢級和區域性品牌展會,但缺乏全球性、全國性知名品牌,即成為行業、產業的全球性、全國性“風向標”和信息聚散平臺。



辦展數量突飛猛進,但武漢眼下仍徘徊在全國會展業第一梯隊之外。商務部、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佈的“2017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”排名顯示,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成都等10座城市入選,武漢無緣 ;目前,我國取得UFI(國際展覽業協會)認證的展會有109個,武漢在這一展會的“奧斯卡”還未破零。

“很六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城市都在與一線會展城市接洽,爭取引入品牌巡展。”武漢市會展行業協會秘書長餘征業說。據介紹,武漢去年也引入瞭中國國際農機展等大型巡展。

火熱的會展背後,隱藏著怎樣的喜憂?

武漢食和島網絡科技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弘浩是培訓學員之一,“收獲很多,以前是組展商思維,現在更多要站到參展商角度想:能提供什麼服務?”

然而,硬件提升的背後,是展會場次多但規模小的尷尬。“1600場展會,展銷會約占瞭七成。”吳長江坦言,會展結構不合理,展銷會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訂單,後勁不足。

在武漢市會展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劉航眼中,武漢近20所高校開設有會展專業也是一大優勢。

武漢日均4場展會 為何無緣“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”十強?

待解的痛點培育品牌盼“強心針”

中國貿促會發佈的《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(2017)》顯示,上海、廣州、北京仍是我國最重要的展會城市,以經貿類展覽會為例,上廣北辦展數量居前三;上海和廣東辦展面積雙雙超過2000萬平方米,占全國辦展面積的四成。

借力“外腦”開闊國際視野

來自武漢市商務局的數字顯示,武漢去年舉辦展會節事活動741場,“多是經貿類展覽會,一些小規模的展銷會、慶典等,沒納入統計。”

展會,首先須“展”,成為觀察行業發展態勢、趨勢的窗口及洽談、訂貨的平臺,而不能成為零售賣場。業內人士介紹,食品飲料煙酒、建築材料等經貿類展覽會“含金量”高,對拉動地方經濟貢獻最大,也能更準確地反映各地展會市場的發展概況。

3月6日,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迎來大豐收:中國“互聯網+”雙創大會、中國大數據智能產業博覽會等10個全國性重點會展項目簽約落戶光谷,會議場次超過100場。

湖北省會展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吳長江說,這4個展館,區域分佈合理,國博中心的體量在全國也能排上名次。此外,武漢會展地理條件得天獨厚,光谷科技產業集中,“都是會展業發展的基石”。

會展業屬於“錦上添花”的產業。湖北省會展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羅毅說,一般而言,會展產業對酒店、旅遊等相關產業具有1∶13.5的拉動作用,品牌影響力與拉動作用成正比。

湖北日報訊 圖為: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是中部最大、全國第三的展覽場館,可提供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,相當於17個足球場大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攝)

2017年,僅武大貨車4錄行車紀錄器安裝漢國際會展中心、武漢文化博覽中心、武漢國際博覽中心、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四大現代化專業展館,舉辦展會活動1600場,接待展商、觀眾超1000萬人次。

在餘征業看來,除瞭引進來,還應大力扶持培育本土會展品牌。記者瞭解到,武漢市現有會展相關企業近200傢,除瞭尚格會展、東方會展、武漢瑞美等一批會展品牌企業外,多數企業體量較小,大多隻在熟悉領域開展業務。

餘征業說,不能責怪企業小富即安、缺乏進取,因為培育品牌成本不低,像前期宣傳、招商、預訂場地等投入很大,某一環節進展不暢,可能幾年白幹。“想讓會展企業放開手腳,需要政策和資金支持。”“品牌會展對產業影響深遠,像全球聞名的巴黎時裝周,將巴黎的世界時裝之都地位打造得堅如磐石。湖北汽車、高科技產業優勢明顯,根植於產業中的會展,容易形成品牌。”羅毅說,會展因產業而生,更要促產業勃興,像素有中國外貿“晴雨表”和風向標之稱的廣交會,成為展示中國制造、中國品牌、中國實力的重要窗口,去年舉行的第122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986.52億元。

四大展館一年舉辦展會1600場,日均4.3場。火熱的背後,是武漢展會硬件條件大幅提升。

1月21日,一場為期5天的培訓在武漢歐亞會展國際酒店舉行,授課老師來自德國會展聯盟AUMA的唯一官方培訓機構Escolar學院,30多名學生多是本地從業多年的“老”會展人。

羅毅介紹,這是德國頂級會展培訓體系首次進入國內,德國是展會強國,業內對武漢能引入這個課程感到驚訝。
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

羅毅說,德國課堂將成為常態,希望借用“外腦”,開闊本地從業人員的國際視野。他認為,武漢應在展會國際化程度上下功夫,培養專業化會展人才,期待展覽專業化、市場化、國際化水平提高,武漢也能湧現像“廣交會”“廈洽大型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會”“醫博會”等具有國際影響的品牌。

以京廣滬為中心的會展業,隨著國傢經濟戰略的調整,呈現向內陸中部區域轉移的態勢,武漢吸引力日益增大。羅毅透露,湖北省會展經濟發展促進會正通過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等行業協會,將一些展會資源導入湖北。“我們和貴州酒博會洽談瞭12輪,已達成來湖北辦展意向。本月,中國會議酒店聯盟將組織幾十個行業的會議承辦方負責人來漢,考察武漢會展業。”

人稱“光立方”的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也於本月投入正式運營,承辦展會,與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和武漢客廳等綜合類會展平臺不同的是,“光立方”專註垂直細分領域,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產業科技會展平臺。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,“光立方”被視為提升光谷現代服務業水平、促進產業升級的“加速器”。
arrow
arrow

    toseshulgn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